理工类
用FDISK重建DOS硬盘主引导记录
硬盘主引导记录遭到破坏,使硬盘无法正常工作,这是硬盘最常见的故障之一。这种情况的出现,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、人为的错误操作或系统突然掉电等意外情况引起的。
目前,硬盘已经成为微机系统最重要的硬件资源。如果硬盘主引导记录遭到破坏,会给用户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失。因此,研究一种为用户所接受的,能迅速、安全、有效地重建硬盘主引导记录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。
一、主引导记录的结构和功能
1.主引导记录的结构
MS-DOS操作系统,其硬盘主引导记录是由FDISK.COM在给硬盘分区时创建的。一个完整的硬盘主引导记录共有512个字节,在硬盘中占一个扇区,该扇区位于硬盘的0面0道1扇区。该记录分为主引导程序区、硬盘分区表和硬盘赋权标识三个部分。前1BDH字节为主引导程序区。现在的主引导程序一般占用DAH左右字节,后面为零字节。这主要是兼顾到其它操作系统、多个操作系统共存以及为将来扩展留有余地。从1BEH~1FDH为硬盘分区表,可建四个分区表,每个表16个字节,记载每个分区的信息,最后两个字节存放硬盘赋权标志-A
A55H。
2.分区表的结构
分区表的组成见分区表的内存布局及填写示例。除相对扇区和实用扇区占4个字节外,其余均为1个字节。自举标志和系统标志是记录分区性质的参数。当某一分区被指定为激活分区时,该处标志为80H,而其它分区的该标志为00H。四个分区表内只能有一个80H标志。系统标志说明该分区操作系统的类型。不同系统有不同的代码,DOS系统标志说明有四个,三个是分区代码(01H,04H,06H代表不同DOS版本),一个是扩展分区代码(05H)。
@@07A08300.GIF;附表 分区表的内存布局及填写示例@@
3.主引导记录的功能
主引导记录主要提供硬盘赋权标识、硬盘分区信息、系统主引导程序三种功能。
用硬盘启动系统时,主引导记录的三种功能全部提供,而用软盘启动时,仅提供前两种功能。
二、重建主引导记录的原理和方法
1.目前重建主引导记录的方法及其缺点
目前使用较广泛的重建主引导记录的方法有以下几种。
(1) 预先备份主引导记录,当主引导记录被破坏后,直接重建。这种方法简单、方便,但对没有预先备份的用户是行不通的。
(2) 从相同型号及具有相同分区的硬盘上读取主引导记录,写到被破坏的硬盘上,达到重建的目的。这种方法也比较简单、方便,但相同型号的硬盘特别是具有相同分区的主引导记录很不容易找,而且对有多个分区的硬盘来说,如果用户忘记每个分区的大小,就不能重建。
(3) 用手工计算的方法重建主引导记录。这种方法灵活性大,适应范围广,但非常麻烦,容易出错,而且对于不太熟悉硬盘主引导记录结构、对操作系统本身不是非常熟悉的用户来说,使用起来也非常困难。
2.用FDISK.COM重建主引导记录的原理和实现
当硬盘的主引导记录被破坏以后,很多用户采用FDISK.COM重建主引导区,但在重建的过程中,会彻底破坏硬盘的原有数据。这是因为在创建过程中,对DOS分区的DOS引导区、FAT表区以及文件目录区进行了格式化和写零操作,以确保FORMAT.COM能顺利进行DOS系统格式化。因此,在FDISK.COM创建主引导区的过程中,如果能阻止其对DOS主引导区和FAT表以及文件目录区进行格式化和写零操作,就可以在不破坏原来硬盘数据的情况下,重建DOS主引导记录。
根据上面的要求,可以用一段驻留程序实现。它的具体功能是拦截13H号中断,取消所有对硬盘格式化操作和除对硬盘主引导区(0面0道1扇区)以外的所有写操作。
CH13.ASM程序:
CODE SEGMENT
ASSUME CS:CODE,DS:CODE,ES:CODE
ORG 100H
START:JMP BEGIN
INT-13:DB 04H DUP(0)
RECEI:CMP AH,05H
JNZ CHK1
CHAN:MOV AH,00H
CHK1:CMP AH,03H
JNZ PASS
CMP AX,0301H
JNZ CHAN
CMP CX,0001H
JNZ CHAN
CMP DX,0080H
JNZ CHAN
PASS:PUSHF
CALL CS:DWORD PTR[INT-13]
IRET
BEGIN:JMP BEGIN1
DISP1:DB 0DH,0AH,'程序驻留成功!', 0DH,0

AH,24H
DISP2:DB 0DH,0AH,'程序已经驻留!', 0DH,0AH,24H
BEGIN1:MOV AX,3513H
INT 21H
CMP BX,OFFSET RECEI
JNZ LOAD
MOV AX,ES
CMP AX,100H
JL LOAD
MOV AX,CS
MOV DS,AX
MOV ES,AX
MOV AH,09H
LEA DX,DISP2
INT 21H
INT 20H
LOAD:MOV CS:WORD PTR[INT-13],BX
MOV AX,ES
MOV CS:WORD PTR[INT-13+02H],AX
CLI
MOV AX,CS
MOV DS,AX
LEA DX,RECEI
MOV AX,2513H
INT 21H
STI
LEA DX,DISP1
MOV AH,09H
INT 21H
INT 27H
CODE ENDS
END START
三、重建的具体操作
1.程序的生成
将CH13.ASM程序用MASM编译并连接生成EXE文件,再用EXE2BIN将其转化为COM文件,将它拷到一张带DOS引导系统的软盘上,DOS版本最好与硬盘原来的DOS版本相同,同时,再拷入该版本下的FDISK.COM文件和CHKDSK.COM文件。
2.主引导区的重建
用该软盘启动微机,运行CHKDSK.COM,该程序会驻留内存并给用户提示。然后,就可以用FDISK.COM重建主引导区。
(1) 单个分区的主引导区的重建
运行FDISK.COM文件,把硬盘分成一个盘即可。
(2) 有DOS扩展分区的主引导区的重建
对于有DOS扩展公区的硬盘,用户若记得每个分区的大小,可直接运行FDISK.COM文件分盘,若用户不知道分区大小,那么需将整个硬盘分成一个盘,然后运行CHKDSK.COM文件,得到原来DOS主分区(即C盘大小),然后运行FDISK.COM文件正确分盘。
下面用一个具体例子说明。一台386微机,硬盘大小为200MB,操作系统为DOS6.2,硬盘分为C盘(80MB)、D盘(80MB)、E盘(40MB),由于突然断电,丢失主引导记录,且分区大小不知道。重建按以下几步进行。
(1) 准备一张DOS6.2的系统引导盘,并在该盘中拷入FDISK.COM,CHKDSK.COM(6.2版)和CH13.COM文件。
(2) 用该盘启动微机,先运行CHK13.COM文件,再运行FDISK.COM文件,把整个硬盘分成一个盘(C盘200MB)。
(3) 重新用该盘启动微机,启动后可进入C盘。
(4) 运行CHKDSK.COM,检查C盘大小,可查出C盘原来的大小为80MB。
(5) 运行CH13.COM文件,再运行FDISK.COM,删除C盘,重新建立一个80MB的C盘,再将剩下的120MB分成DOS扩展分区,并全部分给逻辑D盘(不必再分E盘)。这样,丢失的硬盘(C盘、D盘、E盘)就全部恢复。
注意:
(1) 对有些较低的DOS版本,其FDISK.COM文件分盘时,是按磁道数分盘的,用户可按照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多个分区的磁道数。
分区所占磁道数=总磁道数×(分区大小÷硬盘总容量)
(2) 每次在运行FDISK.COM之前,必须先运行CH13.COM。
本文提出的方法重建DOS硬盘主引导记录,充分利用了IBM PC微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,在不涉及复杂的DOS操作系统内核的情况下,用FDISK.COM分区软件,无论在什么情况下,都能迅速、安全、方便地重建DOS硬盘主引导记录。这对微机硬盘的维护和计算机反病毒技术都是十分有益的。

参考文献 罗晓军等.硬盘主引导记录重建技术.微计算机应用,1992,11.

相关热词搜索: